close

  李奮飛
  有則新聞,曾讓我的心靈受到極大震撼。新聞說,湖北仙桃在武漢打工的小伙子小曾在工作中不慎割傷手指,在醫院縫合傷口後,因無法付足醫葯費,醫生又將已縫合好的傷口拆了線。事發後,醫院停止了當事醫生的執業資格,調離工作崗位,並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
  面對這個“拆線門”事件。網絡上評論如潮。有批評醫生缺德的,有哀嘆道德滑坡的,有抱怨看病太貴的,還有藉此反思醫療制度的。我不喜歡也不屬於“道德主義者”,因此,不想站在道德的高度對該醫生進行“口誅筆伐”;我也不是醫療救助制度的專門研究者,所以不敢也無力把該事件上升到制度層面或者體制層次進行深刻地反思。我之所以要關註這個與自己專業關係不大的極端特例,只是想結合自己的經歷,提醒讀者諸君,謹慎對待“那一刻”的選擇,以免後悔莫及。
  可想而知,本案的醫生現在心裡一定非常後悔。面對那個已被自己救治但卻交不起費用的小伙子,他當初其實可以有多種選擇。他可以(在記下其工作地點之後)讓其先行離開隨後補交,還可以通知保安或者報告醫院的主管領導,甚至他還可以撥打110報警。但是,在爭執之中、激情之下,他卻作出了既損人也不利己的選擇———把已經縫好的線又拆下來。在這種選擇的時候,他顯然沒有預料到後果如此嚴重。
  這麼說,當然不是為其辯解,而是想指出,善與惡,往往就在於“那一刻”的選擇。就說這個醫生吧。他的“縫了又拆”的行為是不妥當,但要說他有多麼邪惡,有多麼冷酷,我還是不太相信。其實,在我看來,他更有可能是和我們道德素質相差不多的普通人。比如,他可能也孝順自己的父母,可能也疼愛自己的子女,或許,可能還很喜歡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在朋友中他可能都擁有著很不錯的口碑。但是,在“那一刻”,他卻作出了令整個行業蒙羞也給自己帶來麻煩的選擇。如果真的有傳說中的天堂和地獄的話,那麼,他的這個的選擇,無疑讓其離天堂越來越遠,而離地獄越來越近。“那一刻”,我們可以選擇為善,也可以選擇為惡。
  然而,“那一刻”,我們有時卻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如果每個人在“那一刻”進行選擇的時候,能夠換位思考,多為對方想想,很多人間悲劇原本就可以避免。尤其是,作為公共服務人員,如果能夠在“那一刻”多些悲憫和耐心,少些冷漠和粗暴;多些同情和關愛,少些歧視和傲慢,類似“拆線門”這樣的“公共事件”可能就不會發生。當然,“那一刻”的選擇,看似偶然,但其實並非偶然,也不完全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其還與各種制度和規則交織在一起。試想,如果撞死一個人,賠償金額最高真的只有幾十萬元,而撞傷一個人卻可能賠償上百萬元,那麼,在事故發生的“那一刻”,經過“理性”權衡的司機們,就可能作出“撞傷之後再撞死”的選擇。
  所以,面對“拆線門”,我們在“呼籲”和“譴責”之際,還需要認真反思。既要註意反思醫療體制,也要註意反省我們自己。只有敢於並善於反省,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包括但不限於道德修養),以免“那一刻”來臨時,我們也如這個醫生那樣作出愚蠢的令自己後悔的選擇。(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原標題:“那一刻”,我們如何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e11eefxp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